书的作者是个江苏人,人在国外读艺术,每段字句之间都透露着他对家乡美食深切的怀念与爱恋,童年中,外婆煮的茶叶蛋,爸爸熬的浓白鱼头汤,妈妈撒在糖醋小排上的一撮芝麻,是法国的红酒,西班牙的红牛肉统统都比不上的。每每读次都会勾起我睡前的馋虫,以及,他那份对江南风情万种的描写,家人之间不似热恋灼热,但却长久恒温的那种亲情总能深深将人打动,常常觉得,他通篇写的都是食物,却又不仅仅是食物。
人们常说,世间唯有爱与美食不可辜负。
一个大学舍友来自广西,是个地地道道的壮族妹子,想家的时候,总会拽上我们其中几个去吃她们广西出名的螺蛳粉,一开始对里面酸笋的味道避之不及,被她强制带着吃了几次,习惯了那个味道,居然还觉得有点好吃!
各地的同学凑在一起的时候时常会聊聊自己的省份,说起河北时大多都与北京挂钩,形容起来基本都是“皇城脚下,富态民安”之类的话,问到美食,我往往都会回一句:“缸炉烧饼算不算?”,几个同学笑成了一片。
直到工作一年之后,公司组织了一次团建,跟着同事一起坐车前往郊外,到了井陉一个叫盛统颐和生态园的地方,还不知道石家庄周边有这样一个能看山看水的舒适小景区。
在当地农家乐的时候,第一次捡柴火,第一烧铁锅,第一次吃正儿八经缸炉烤出来的烧饼,一口下去酥脆筋道,内心尖叫这口感简直绝了!
秋季山间的风穿过民宿的门,台阶两旁的果树依山而上,午后的阳光洒落,成片的微黄的叶子在风里摇晃,真的是可以看到让人感动的那种。
这里是对“传统”“民俗”这两个概念好的解释,农家晚饭的咸食,大塑料袋里装着自家做的柿饼,或多或少勾起了我幼时的记忆,摊咸食是姥爷从前常给我做的饭,妈妈说姥爷是大男子主义,在她们小的时候,从来不下厨做饭。我是家里最小的孩子,在我得印象中,放学回家的时候却经常看见姥爷穿着围裙站在厨房里,跟我说,咱们晚上吃咸食吧。
长大很久以后,我甚至都不知道带着一些井陉口音姥爷口中的“咸食”二字如何写,毕竟在姥爷去世以后,我再也没有见家里人做过这样的饭。成年很久以后,在一顿朴实的农家乐里重新吃到,心中诸多感慨。
食物,其实都是普通的。油盐酱醋,也都是调料而已。我们能感受到的美食中的那份温度,大概真的都是长辈倾注地那些温暖又亲切的爱吧,只有食物在于情感结合的时候,才是真正的触人心弦。
果然,世界不可辜负的,爱居首,美食其二。 联系我时,请说是在季晨网看到的,谢谢!